海白菜(通常指石莼属 Ulva 等绿藻)的季节性生长规律对近岸海洋环境有着显著且多方面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动态且复杂的。以下是其关键影响:
初级生产力和碳固定:
- 生长高峰(春夏季): 在光照增强、水温上升、营养盐(尤其是氮、磷)相对丰富的春季和夏季,海白菜会经历爆发性生长。这极大地提高了近岸水域的初级生产力,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固定碳元素,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局部区域的碳汇作用和氧气补充。
- 低谷期(秋冬季): 在光照减弱、水温下降、营养盐可能耗尽的秋冬季,生长显著减缓或停滞,初级生产力大幅下降。
营养盐循环:
- 吸收与固定: 在生长旺盛期,海白菜是高效的营养盐吸收者,特别是吸收来自陆地径流、农业排放或污水输入的氮、磷等营养盐。这有助于短期缓解富营养化压力,将这些营养盐固定在藻体生物量中。
- 释放与再循环: 当藻体死亡、腐烂分解时(可能在夏末秋初藻华崩溃时,或自然衰亡期),其组织中固定的营养盐会被微生物分解并重新释放回水体中。这可能导致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二次升高,甚至引发新的浮游植物水华或促进下一轮大型藻类的生长。在冬季低生物量期,对营养盐的吸收能力很弱。
溶解氧动态:
- 产氧: 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大量释放氧气,可能使表层水体过饱和。
- 耗氧危机: 这是最显著且严重的负面影响之一。当大规模藻华(特别是形成厚垫或漂浮层时)在夜间或死亡后分解时,其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剧烈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如果消耗速度超过水体复氧能力(尤其在底层、水流不畅的区域),就会导致严重缺氧甚至无氧状态,形成“死亡区”。这会造成底栖生物(贝类、环节动物、甲壳类)和鱼类的大规模窒息死亡,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结构。
生境结构改变:
- 创造栖息地: 在适度生长时,海白菜形成的藻丛为小型无脊椎动物(如端足类、等足类、幼体等)、鱼类幼鱼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庇护所和产卵基质,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
- 物理覆盖与窒息: 当藻华过度生长,形成厚厚的藻垫覆盖在海底(特别是在海草床、潮间带泥滩或礁石上)时,会:
- 阻挡光线: 严重抑制其下大型海草(如鳗草)或底栖硅藻的光合作用,导致它们衰退甚至死亡。
- 物理压迫和缺氧: 厚重的藻层直接压迫底栖生物,并在其下形成缺氧微环境,导致底栖动物窒息死亡。这破坏了原有的底栖生境结构。
- 改变沉积物特性: 藻体腐烂产生的有机质会改变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如增加硫化物)和物理结构(形成粘稠的厌氧泥)。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 季节性资源: 为食草动物(如某些海螺、海胆、鱼类)提供丰富的季节性食物资源。
- 群落演替: 其爆发性生长和衰亡驱动着底栖生物群落的季节性演替。藻华期间可能促进食草动物和腐食动物数量增长;藻华崩溃导致缺氧事件后,敏感物种大量死亡,耐低氧的物种(如某些多毛类)可能暂时占据优势。
- 负面影响: 如前所述,过度生长导致的缺氧和生境破坏会显著降低局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度。
水质与人类活动影响:
- 视觉和嗅觉污染: 大量海白菜被冲上岸腐烂,产生恶臭(硫化氢等气体),严重影响海滩景观、旅游价值和沿岸居民生活。
- 阻碍渔业和航运: 大量漂浮或堆积的藻类会堵塞渔网、影响捕捞作业,甚至缠绕船只螺旋桨。
- 指示作用: 海白菜的爆发性生长常被视为近岸水域富营养化的重要指示信号,反映了人类活动(农业、污水排放)导致陆源营养盐输入的增加。
总结:
海白菜的季节性生长是近岸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其生长高峰(春夏季)带来高生产力、营养盐固定和局部增氧的益处,并为许多生物提供资源。然而,其衰亡期(特别是大规模藻华崩溃时)对溶解氧的剧烈消耗,以及过度生长对生境的物理覆盖破坏,是它最深刻且常具破坏性的环境影响,导致缺氧、底栖生物死亡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这种影响在富营养化水域尤为严重。因此,理解海白菜的季节动态对于评估近岸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预测和管理富营养化问题至关重要。
它像一把双刃剑:既是近海生态系统的活力引擎,又是环境压力的晴雨表。当它在春夏蓬勃生长时,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和食物;但当藻华崩溃时,其腐烂过程会像无形的巨手扼住海底生物的呼吸,这种剧烈的季节转变深刻塑造着海岸带的生态面貌。